重阳随笔
 发布日期: 2012-10-23 作者:张鹤卿

    重阳节那天,一位朋友说上青秀山登高。到山脚发信息说要我写一首关于重阳的诗,我回复说重阳好诗都被王维写完了,我那敢“王”门弄斧。其实朋友知道我不擅作诗,只是想找点节日的情趣而矣。后来又说是一位朋友的父亲身体不好,时逢重阳,想上山送一些经书到寺院结缘,希望父亲能早些康复。
    我对诗不太了解,但我想一首好诗不是想作就能作出来的,免强而行,我想不能称之为作,只能算是编诗了,以前见过朋友常作藏头诗,来得很快,平仄韵律都没问题,足见其文字功底之深厚,但总觉得格调不高,除了免强恭维,没有什么动人之处。古往今来关于重阳的诗不少,但能象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广为流传的也不多。好的诗歌散文一定是特定场景下的真情流露,杜子美如果没有听到白帝城外织布的砧声,没有“每倚南斗望京华,听猿实下三声泪”的真实感情,绝不会有《秋兴八首》。又如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,“暖风薰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!”“冗繁削尽留清瘦,画到生时是熟时”,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......这些脍炙人口,又有意境的绝妙佳句,无一不是触景生情带来的产物。朱自清不是读着父亲的来信,在晶莹的泪光中浮现出父亲穿着黑马褂的背影,更不会有后来的《背影》,如今读来仍会想起父亲送我或我送父亲难忘的背影。这些情真意切,既有深度,又有高度的诗文岂是想作就能作出来的?
    是日虽是重阳节,但如果没有朋友提醒,我都不记得了,在忙碌的日常琐事中突然说起要作诗,不免太有些牵强了,即便是作也只能象前面所说的编了。但想想刚刚结束的绿城盛会又喜逢重阳,在秋高气爽的节日里登高望远,到寺院送经书广结善缘,为亲人祈福,也是很有意义,此时编上一首留作纪念也未必不可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九月南国百花香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绿城盛会恰重阳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儿女登高禊福祉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遥盼父母寿而康。

Copyright 2011-2021 南宁青秀山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南路6-6号 传真:0771-5780792
电话:0771-5560662 0771-5828923 0771-5560687 联系邮箱:qxsfjq@126.com  电子票验证 
日常维护:南宁青秀山 桂ICP备12004547号

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865号